第一组学员叶海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四条主线,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坚持领导核心和多元治理相统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推动制度管理与文化引领相统一,做到价值观塑造和制度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是实现学校统筹和学院自主相统一,使学校统筹有力度、学院发展有空间。四是促进个体创造与团队协作相统一,调动师生医护员工创新创造活力。
第一组学员刘弦:通过培训,我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学科建设方面,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校院治理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同合作模式,引导师生医护员工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在AI赋能高等教育方面,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第一组学员张登超:围绕学校治理体系构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谋划后勤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在推动后勤综合改革上,要着力“抓根本、抓基础、抓灵魂、抓基本”,将“软治理”与“硬治理”相结合。要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后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支撑能力。
第二组学员洪亚群:培训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为我们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对标反思,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集全校之力,精耕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二是打造一流师资,培育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三是服务国家需求,加强科研攻关,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四是推动开放合作,提升李时珍品牌国际知名度。
第二组学员姚小卫:当前,我校正处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正在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现有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拓展新途径,建设“大平台”;外引内培育人才,打造“大团队”;加快培育“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现“大转化”,跑出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加速度”。
第三组学员易涛:此次培训让我深受启发,更深刻反思:教育强国、支点建设、学校高质量发展,我当何为?结合部门实际,要通过科学规划锚定战略航向,权责闭环压实主体担当,协同联动打通部门壁垒,效能提升释放数据红利,共同驱动“战略配置-高效运营-精益维保-价值再生”全生命周期资源治理闭环运转,为学校发展提供可持续、可复制的卓越资源保障。
第三组学员吴芮凌:参加培训班,让我对党建引领后勤工作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持党建引领,以“强服务、重贡献”为着力点,才能破解难题、打通堵点。后勤将锚定学校发展大局,从保障餐饮住宿、教室运维,到深化服务育人,再到推进资源集约利用等,把“强服务”的初心贯穿服务师生全流程,把“重贡献”的担当融入服务发展大局,实现“党建强、服务优、发展实”。
第三组学员李弘弢:这是一次荡涤思想、启迪思路的充电之旅,让我对新时代干部使命担当和创新路径有了更立体的认知。真正的内涵提升,既要扎根学科深耕细作,更要跳出思维局限,跨界交叉融合。我将把所学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主动担当、创新思路、履职尽责,为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组学员刘成汉:仰之弥高,钻之愈深,斯是黉宇,岂惟德馨?卿云纠缦缦,光华耀申城。学管理,问创新;探AI,求育人。喜博学之笃志,忘切思之劳神!嗟夫!时代风云起,杏林潮更急,一点时珍气,千里荆楚行!愚曰:敢不精进?!何其快哉!
第四组学员邓文萍:此次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建设创新与人工智能赋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作用。一是学科交叉融合需打破壁垒,抢占发展先机。中医药学科必须对接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知识边界。二是专业建设要紧扣时代需求,重塑人才培养体系。要加速传统专业数智化转型,培养既具有中医思维又掌握现代科技的“新医科”人才。
第四组学员赵英杰:通过培训,对学院治理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稳治理方向,遵循治理规律才能实现科学治理,彰显办学特色才能提升竞争力,刚柔协同发力才能保障治理稳定可持续。要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坚持需求导向、规律导向,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同频共振,以“中医药+管理”深化特色建设,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第五组学员赵燕:通过学习,对以强化治理促内涵式发展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推进“双一流”建设,需立足部门特性,以治理温度激活发展动能。做“情感粘合剂”,常态化走访慰问,建立教职工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做“文化传播者”,将荆楚中医药文化融入工会活动,增强价值认同;做“协同推动者”,协助搭建跨部门沟通平台,让多元主体在治理中形成合力。
第六组学员姚群峰: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目标,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内容和战略路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则是统领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根本战略方针和协同机制。在实践中,必须勇于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
第六组学员吴和珍: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学习高校“十五五”建设专题报告,认识到要坚持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根本目标,增强规划的政治引领性。要坚持以现状分析为基础,布局重点任务,确定赶超目标。要坚持以立足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为主线,将建高原与建高峰相结合。要坚持以综合性改革为抓手,形成最大发展合力。
第六组学员邵玉萍:此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充电,更是方向的校准。结合学院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在AI赋能教育方面,要深度学习,勇于实践;在“十五五”规划方面,要从大教育、大健康、大平台、大融合、大作为的角度,思考学院面临的结构性、适配性、变革性问题,聚焦体医融合特色,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