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连发3篇,最高影响因子20.3!药学院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高水平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5-10-27 编辑:陈依 来源:药学院 点击数:

 本网讯 近日,学校药学院贺建华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分别发表了3篇高水平综述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0.3),学校和湖北时珍实验室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团队聚焦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微环境特征,从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多种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双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不仅能更精准地将药物递送至病灶部位,还能实现对多个关键病理环节的协同干预,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0.3)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ments in dual-targeting nanoparticle strategies for 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therapy: Overcoming limitations of single-targeting approaches”的综述,系统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在细胞层面的病理过程,分析了单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应对复杂疾病时的不足。研究基于病理微环境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特征,首次将双靶向药物递送策略系统归纳为纯配体双靶向、配体靶向与细胞穿膜肽结合、配体靶向与刺激响应元件结合以及配体靶向与纳米仿生技术结合四类,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这四类双靶向策略的纳米平台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下一代靶向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杨灿、2023级硕士研究生莫莉青和张桂芝讲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贺建华副教授和洪怡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环境特征构建的双靶向治疗策略示意图

团队还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5)上发表了题为“Combination therapy and drug co-delivery systems for atherosclerosis”的综述,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与主要风险因素,阐明了药物联合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系统讨论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药学院2022级本科生戴潆萱、2024级硕士研究生杨丽、曹国胜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贺建华副教授和卢山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具有联合治疗效应的药物共递送系统靶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示意图

团队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9)发表了题为“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sis”的综述论文,进一步分析了针对VT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评估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与挑战。药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杨丽、龚愉鸿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贺建华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VT的诊断与传统治疗策略以及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示意图

以上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