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第二届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肖捷作主旨讲话,贝宁国民议会议长弗拉沃努、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柬埔寨参议院第一副主席吴波烈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先后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主持开幕式。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大会,共商全球发展议题。大会发布了50余个国际发展合作优秀案例,我校报送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项目——阿尔及利亚留学生穆尼尔·泽鲁居伊(远志)“银针为桥共筑民心相通之路”的故事作为省属高校唯一优秀案例成功入选。

远志跟随导师周仲瑜教授学习针灸技法
项目简介如下:
湖北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全球发展倡议,聚焦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通过系统化教育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校为沿线国家青年提供中医药学习平台,推动全球发展倡议“普惠包容文明互鉴”理念落地。以下为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青年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是穆尼尔·泽鲁居伊,来自阿尔及利亚。但如今我更爱别人叫我“远志”--这个中文名字承载着我的梦想,也让我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疼痛与银针:命运埋下的伏笔
只要亲身感受过针灸的“魔法”,就很难不爱上它。童年的记忆里,疼痛是挥之不去的阴霾。小时候,我因为脊柱侧凸,背痛和坐骨神经痛久治不愈。剧烈运动后的夜晚,我常蜷缩在床上数着窗外的星子捱到天明。
2016年,我进入穆卢德马梅里大学就读生物学。为了缓解我的病痛,我开始在网上检索神经痛的对症疗法,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手部反射区疗法”的论文。文中提到,按压手掌特定穴位能缓解全身疼痛,而这竟源自中国古老的中医理论。按摩约两个月后,我感觉好多了,肩膀和背部不那么疼了。这真的让我很吃惊!原来,这就是“东方奇迹”。
2017年冬天,我网购了人生第一套银针,开始进阶尝试针刺疗法。在网络视频的指导下,我颤抖着将针尖刺入自己手背的合谷穴。针刺合谷穴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对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针入穴位的瞬间,酸胀感如电流般窜向肩颈,15分钟后拔针,积年的钝痛竞消散大半。
后来,在很多媒体上我也注意到中医针灸相关的报道。比如治愈“幻肢痛”军人,让“瘫痪”的腿有知觉甚至能抬起来等等。这些都更让我自己更加笃定针灸治疗慢性疼痛安全有效。从那时候起,学习中医的种子就在我的心里种下了。
向东方溯源:从撒哈拉到长江畔
2023年6月,在阿尔及尔第一大学医学院的讲座上,我见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针灸研究所所长周仲瑜教授。她的讲解让我浑身战栗——原来我自诩精通的针灸,不过触及冰山一角。从那一天起,我成为了她的超级粉丝。
她在现场发出邀请和推介:“中国医疗队所在的本·阿克隆医院中医中心,大家可以前去参观、学习,更深入了解针灸。”“湖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面向全球招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
19岁起我开始接触中医、尝试中医,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些网络视频和二手教材里的知识,终究比不上中医发源地的传承。回到家中我仔细思考着,既然中医的发源地在中国,我又如此热爱中医。为什么我不能去中国学习呢?说干就干,6月底我提交了申请。
我深知,中医治疗效果好,价格低廉,但是在我的国家中医资源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想改变这个现状。如果自己能够在中国学好中医,是不是能够帮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呢?
在武汉的晨光里:银针连接的两个故乡
今天是我来到中国的第300天,来中国是我最不后悔的决定。此刻,我正坐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的诊室里,跟着我的偶像周仲瑜教授一起为患者把脉。每周跟着她上门诊的日子,是我最珍惜的时光。
从前,我记穴位都是通过阿拉伯数字。但是来到这里领略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比如,周仲瑜教授会告诉我: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是聚集的地方,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听到这番解释,我除了想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外,更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到武汉时,最让我头疼的不是麻辣的火锅,而是《黄帝内经》。上课时,我对着“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脾肺之气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发愣——每个汉字都认识,连起来却像天书。300天前,我只会说“你好”“谢谢”;现在,我已经能给患者解释“不通则痛”的道理。
长江水暖,撒哈拉的风掠过耳际。1963年,从中国第一支以湖北医务人员为骨干的医疗队踏上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起,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变成了一条当代的红十字之路。我知道,要成为真正的“老中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0多年前中国将希望之种播撒在北非,现在,该由我接棒让针灸真正扎根……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传播项目,是中国社会组织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生动实践。它以银针为媒,融医术传承与文明互鉴于一体,既回应了“一带一路”沿线民众的健康需求,又培育了跨文化传播的使者,生动诠释了全球发展倡议“普惠包容、民心相通”的核心价值。这一案例印证: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可通过教育赋能与人文浸润,成为促进国际理解、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的“东方纽带”,为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