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中国中医药报聚焦报道学校文化建设成效和学生典型风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17:58     作者:     来源:      阅读:[]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9月8日,中国中医药报校园版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以时珍精神构筑中医药文明高地》《天安门广场上闪耀的岐黄学子》为题,聚焦学校文化建设、参加九三阅兵学生典型等推出2篇重点报道。

全文如下:

湖北中医药大学:以时珍精神构筑中医药文明高地

在湖北蕲春、房县等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小学课堂,激发孩子们中医药文化兴趣;数千中医药学子诵读中医药经典、习练太极拳、重走时珍路,于动静之间感悟岐黄之道……

近年来,湖北中医药大学始终将文明校园创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弘扬时珍精神,着力构筑中医药文明高地。2025年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松林说,“时珍精神是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标识,更是湖北中医药大学人的价值坐标。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标志着学校在荆楚文化沃土中培育出精神文明硕果,是对学校整体精神风貌、文化底蕴、育人环境和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肯定。”

铸魂育人 厚植人才培养文明底色

不久前,在江苏南京开往湖北武汉的G1729次列车上,一名旅客突发急症,面色赤红、脉象弦沉。紧急关头,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儒辉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针灸针实施应急治疗。“那一刻没想太多,治病救人是本能,也是学校教育给我的底气。”王儒辉的“车厢急救”,成为该校文明育人成效的生动缩影。

“大学以教书育人为本,立德方能树人。我们培养的不仅是专业过硬的学生,更是心怀大爱的健康守护者。”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刚表示,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仁心仁术”基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举措,围绕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强力推进“九个深化”改革与“九大能力”提升。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机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成立时珍国医班、时珍国药班,构建“读经典、跟名师、上临床、强特色”荆楚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承办《李时珍大讲堂》,编写育人故事、红心向党思政读本,厚植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家国情怀。

校园文化,育人无声。李时珍广场、九九图、国医赋、百草园等特色景观,努力让全校师生闻得到药香。学校连续16年举办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节,连续13年举办“李时珍祭”社团活动,开展太极拳展演、“我们身边的中医药”特色迎新第一课等系列活动。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百名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中医药文化育人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时珍国医少年班’中医药特色儿童健康护航志愿服务”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

榜样示范 涵育大医精诚文明校风

“梅老常叮嘱我们‘多虑病人之苦’,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白天看病,夜间研案,哪怕今年初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的他,依旧坚持出诊。”作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梅国强的传承弟子,吕文亮教授回忆起恩师,动情不已。

梅国强将毕生献给了中医药事业,留存手写病案两万余例,直至临终前5个月仍坚持出诊。7月7日,他因病逝世,全校师生职工、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沉痛悼念。吕文亮表示,团队将系统梳理梅国强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医德医风等,更好地传承其中医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师道传承,德润桃李。湖北中医药大学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作用,弘扬大医精诚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开展大师同上思政课、新进教师入职宣誓等,打造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训“四航体系”,努力锻造“四有”教师队伍,培育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校风。

学校拥有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湖北时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学校特聘专家、王琦书院湖北分院特聘教授四支战略专家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先生、大学者、大团队。

每年新生入学时邀请名师名医名家讲授“开学第一课”,学生毕业离校前还会组织专门的思政教育。“导师教导我们‘做科研要守得住寂寞’,这不仅是科研态度,更是薪火相传的坚守。”2021级中药学博士生李金鑫在毕业典礼上如是说。

开放引领 彰显服务社会文明担当

6月下旬,湖北中药大学牵头组建的湖北时珍实验室发布重大成果——华中地区首个千万级本草多组学成分库(SHMC)。该成分库收载超2000万条天然成分数据,首次为华中中药资源精准绘制“数字画像”,成为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里程碑。

“这是文明传承的活态载体,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刘松林表示,湖北时珍实验室聚焦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健康,布局李时珍老年病学术思想和养生文化研究、老年健康特色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研究等五大研究方向,旨在擦亮李时珍品牌,引领湖北省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服务中医药全产业链、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导向,形成校企、校地、校政、校医、校校、校研六大开放办学格局,学校和湖北时珍实验室科技创新与文明传承深度融合结出一系列硕果。

建成湖北省首家中医药古籍全文数字化平台——湖北省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参加《中国中医药大会》,录制科普视频、编写科普教材被推荐在全国中小学广泛使用。助力“蕲春艾灸疗法”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科技赋能发展“十大楚药”,牵头开展湖北省中药资源普查,发起成立湖北省生物医药行业、中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神农架、房县等地建立7个产业研究院,指导建立40余个道地药材标准示范基地,建成全国最大艾种质资源圃,创制蕲艾生态种植技术获全国示范推广,让老百姓种下“致富草”、踏上“振兴路”。

“站在全国文明校园新起点,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荆楚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切实发挥文明校园的辐射引领作用,让时珍精神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刘松林说。

天安门广场上闪耀的岐黄学子

湖北中医药大学:3位学子光荣接受检阅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2024级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赵涵、针灸推拿学专业李嘉彤,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罗馨怡作为民兵方队的队员,光荣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从今年二月接到通知任务以来,湖北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到生活关怀等,给予了同学们全方位支持,让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

参加阅兵训练的艰苦程度超乎想象。三名同学站在队列里,如同挺拔的青松,头顶砖块稳如磐石,脚尖绷成一条直线,一站就是90分钟。正步训练更是严酷的考验,踢腿要定在30厘米高度纹丝不动,脚掌与地面平行,落地时要砸出整齐的“咚咚”声。为了找准发力点,队员们反复练习千百次,最终凭借着顽强毅力,通过了合练验收,圆满完成了阅兵任务。“集体力量和学校关怀,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回顾6个多月的训练生涯,三位同学动情地说。





上一条:校长陈刚应邀出席2025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大会

下一条:欢迎你!2025级新同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