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24日,由学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基于临床研究的肥胖症中医病机理论和治法现代诠释》项目启动及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武汉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湖北时珍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马忠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医药处副处长李苏宁,湖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史红,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处处长李涛,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周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杜昱光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研究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研究中心马骁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赵林华研究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项目负责人、学校党委书记刘松林,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代表,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小明,课题负责人、分中心负责人及10家项目成员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王彦春主持。

会议现场
在项目启动会上,项目负责人刘松林代表牵头单位和项目组致辞。他指出,肥胖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带来严峻挑战。本项目立足重大代谢性疾病中医病机理论现代诠释,对肥胖及其合并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病种,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明确疾病的证型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多途径、多靶点解析其中医病机理论和治法的现代科学内涵,形成中医精准诊疗新范式、综合干预方案、医院制剂等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负责人、党委书记刘松林致欢迎辞
何小明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他指出,作为临床研究核心单位,医院将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严格把控临床数据采集、生物样本收集及临床试验质量,确保研究与临床需求紧密衔接,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临床支撑。
马忠明、李苏宁代表上级主管单位致辞。希望项目组以启动会为契机,通力合作、攻坚克难,产出标志性成果,推动中医药在代谢病防治领域实现新突破。
随后,王琦、马忠明、李苏宁、史红、李涛、刘松林共同见证项目启动。现场还进行了项目专家指导组聘任仪式,聘请王琦为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周伟、杜昱光、刘宏伟、马骁驰、赵林华、祁小龙为项目指导专家。学校与各课题承担单位签署协议,明确权责、任务分工与协同机制。

项目启动仪式


颁发聘书仪式

协议签署现场
实施方案论证会由王琦主持,项目组与5个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从研究方案、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汇报。

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实施方案
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定位、数据汇交、研究路径、成果产出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提出一系列前瞻性、建设性意见。

专家发言
王琦在总结讲话中提出六点要求,一是推进数据管理规范化,确保数据真实、关联、安全;二是明确生物样本管理标准,推动长期利用;三是聚焦研究完整性,避免碎片化成果;四是建立项目-课题间常态化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立足全球需求,推动成果转化;六是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项目负责人与课题负责人切实履职。王琦指出,本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次项目启动及实施方案论证会是责任的传递仪式,我们既要传承中医药的精髓,秉持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更要肩负起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使命担当。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把关,确保项目高效、高质量开展。

王琦院士总结讲话
刘松林对专家的宝贵、中肯且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表示感谢,并作表态发言:一是全面吸收、深入研究,立即优化研究方案。确保项目方向更聚焦、路线更清晰、执行更有力;二是坚守初心,聚焦目标,确保研究“顶天立地”。项目牢牢根植中医理论,既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又解决临床需求。三是强化协同,精细管理,保障项目高效运行。构建多层级协作网络,通过精细化管理,资源高效配置,确保研究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尊重科学,遵循伦理,营造严谨求实学风。各课题组弘扬科学精神,潜心开展研究,大胆探索,严谨求证。项目组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中医药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