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025年暑期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交流发言摘编(三)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09:54     作者:     来源:党委组织部      阅读:[]     编辑:党委宣传部

第一组学员周燕萍:5天的培训,新理念如清泉喷涌,新技术如星辰闪耀,新思维如劲风激荡。无论来自人工智能的边界突破还是交叉学科的思维碰撞,都滋养着认知的土壤。“旦复旦兮”,启示我们以开放心态拥抱其奔流之势,以澄明之心辨识方向,以恒常之志汲取养分,辨识核心脉络,不断更新自我,让新知如春雪入泥,点滴沉淀为可生长的智慧根基。

第一组学员李玉桃:此次学习培训,为我应对挑战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围绕“双一流”建设,一是要做“干细胞”式老师,具备高潜能,成为多边形战士,以身作则,培养“干细胞”式人才;二是要具有“乐高思维”,既彰显自身特色,又能发挥群体效应,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合作协同、随机应变。

第一组学员胡永干:培训中,我们走进《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故居),追寻初心,启示实践。一是坚定信仰,做克服困难的准备。二是把握规律,练前瞻思维的能力。三是树立自信,立改革必成的信念。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我们扎根荆楚,拥有独特的中医药资源,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定能善作善成。

第二组学员舒劲松:培训内容丰富、指导性强。聚焦“融合”,要占领学科交叉的“金角银边”,推动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固优势、促整合、立增长、强支撑、亮特色。聚焦“融通”,要构建“干细胞式”创新人才,推进时珍国医班改革。聚焦“赋能”,要围绕症状体征建立教学主线,结合人工智能进行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度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第二组学员彭锐:专题报告精彩纷呈,让我深受启发。卓越医学人才是时代之需,复旦大学在医教研一体化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典范。针灸骨伤学院将整合路径,以临床为轴,强化平台支撑,推动师资贯通,做好机制保障,积极推动与附属医院及各教学医院医教研融合发展,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第三组学员黄琼霞:四年四地学习培训,“淬炼井冈山,星火燎原铸忠魂;问道焦桐下,肝胆相照砺初心;求是浙大行,鹰击长空展鹏程;沉浸卿云楼,海纳百川担使命”。聚焦主责主业,需站位更高,让“国之大者”入脑入心;认知更深,把握党建是发展的“根”与“魂”;自觉更强,学好治理艺术必修课。不断突破融合深水区,提升治理新效能。  

第三组学员樊念:学习《AI赋能高等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展望》报告,体会到AI赋能带来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医学人工智能为抓手,推动教育生态系统性升级,着力培养能驾驭智能工具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以“思想破冰”为契机,明确信息工程学院的行动方向,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师生AI素养与大数据应用能力。

第三组学员陈珊:通过参加学习交流,充分学习头部高校的办学治校理念和实践经验,我受益匪浅。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湖北支点建设,关注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员队伍建设,更好服务全校工作大局和师生医护员工。

第四组学员李德俊:学院作为典型的“底部沉重型”学术育人共同体,在学校治理体系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责。学习《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报告,结合医学人文学院综合治理改革,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要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三是要聚焦关键环节,形成改革强大合力。

第四组学员查帅:培训让我对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一是学科建设要以“特色”立根,以“交叉”破局,真正实现“以研促产、以产哺研”。二是科研创新要以AI赋能提效,聚焦需求攻坚,整合人工智能、生物传感、医学检验等多学科资源,重点攻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复方配伍规律等瓶颈,力争产出标志性成果。

第五组学员胡慧:专家报告使我深刻认识到医教研一体化是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其关键在于打破临床、教学、科研之间的壁垒,形成相互赋能、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实现以高水平医疗带动教学、以创新科研反哺临床、以优质教学培育人才的立体化发展格局。要尽快构建融合管理体系,强化师资赋能,打造共享平台,构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引擎的一体化发展生态。

第五组学员吴辉坤:复旦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启示我们一是要强化学科核心地位,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中医药学与现代科技、生命科学等深度交叉融合;二是要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焦质量提升,理顺内部治理关系,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努力在传承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五组学员岳滢滢:学习《走自强之路,创卓越未来》报告,获益良多。要学习“多维驱动”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每位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愿景驱动”“使命驱动”“任务驱动”“效率驱动”差异化培养策略,贯穿“成绩驱动”和“体验驱动”,因材施教、精准施策,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第六组学员汪海洋: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深受启发。要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基,融合创新促发展。一是抓好党的建设,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强化理论武装,健全“双轮驱动”决策机制,打造“先锋型”基层组织。二是推进融合创新,激活学科发展动能。深化“体医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拓展“健康中国”服务链。

第六组学员张智兵: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使我深受启发。要用系统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做好管理工作,通过研究国家战略、研究各级政策、研究自身优势不足,积极主动将个人发展、学校事业、育人使命融入国家战略所需。未来已来,要拥抱人工智能变革,推动学科交叉,建立大数据思维、多学科创新思维,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翻转。

第六组学员许康:通过培训,我深感学习解读国家政策的重要性。要把“政策文本”当作“本草方略”来读,把“健康中国”战略当作“新本草”来写,把“教育强国”蓝图当作“师承谱”来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中医药现代化)为君药,以湖北道地药材资源+智能制造技术为臣药,以多学科交叉团队+国际化为佐药,以中医药文化叙事能力为使药,把“个人使命”煎成“时代汤剂”。





上一条: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5年导师培训、王琦书院湖北分院第三期专题培训

下一条:学校召开2025年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会暨年中总结分析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