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学校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复旦大学基地举办2025年暑期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全体学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深度研学、积极交流,以学促干谋发展。学校在校园网主页陆续刊发参训学员心得体会,共享先进经验,凝聚攻坚合力,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服务湖北教育强省和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组学员赵宾宾:此次培训让我深化了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布局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工作方向。要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中医药维护老年脑健康,特别是老年性痴呆及血管性痴呆防治等,系统开展基础研究、队列研究、新药开发、指南制订、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促进临床疗效提升,突破关键靶点,努力产出高水平成果。
第一组学员苟君波:此次培训报告启示我们:学科建设需立足特色、交叉融合,深耕中医经典,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科研资源整合与产业需求对接;破解高教困境需创新机制,推进“新医科”本博贯通、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中医药现代化需双轨并行,对内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对外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国际话语权。
第二组学员陈丹:在复旦大学的学术氛围中,我深切地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掌握提出问题、灵活运用的迁移力。改革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要发挥中医药体制优势,推动“双一流”建设。认真谋划“十五五”规划,明确目标与路径。加速数字化赋能,整合多学科资源,培育复合型人才。将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
第二组学员王玮:复旦大学“医科做新”理念令我印象深刻,推进医科系统性创新,涵盖理念、技术与人才模式革新。专业建设上,开设中医人工智能等交叉方向,培养运用现代科技解决中医临床和科研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科研上,鼓励跨学科合作,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新路径。
第二组学员胡洁:通过学习培训,我对党建与学院工作融合有了更深感悟。要激发党建内生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跨文化交流研究;深度参与学院治理,将党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培育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把握规律和实际,提升党建质量,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学院发展动能。
第二组学员胡新颜: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深化了理论认知与实践思考。AI赋能高等教育需跳出“工具思维”,聚焦“重构性价值”与“育人本质”,未来将靶向发力于个性化培养和科研协同;大学治理应从“行政事务”升级为“系统生态建设”,以权责清晰、协同高效、多元参与为基石,解决制度执行问题。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前沿视野,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制度根基。
第三组学员丁英平:此次复旦之行让我们深受启迪:须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中医药+”交叉创新,强化人才驱动,深入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研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与湖北支点建设。作为团委负责人,我将以复旦“想清困难、落实对策”为鉴,构建“五育并举”素质教育平台,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努力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第三组学员官翠玲:学习培训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感触颇多。一是工作中需顺势而为,善于创新,荟聚人才,敢打敢拼;二是治理需践行以人为本、系统性、适应性三大理念,用好文化、权力、服务三大手段;三是与时俱进,加强AI赋能探索。将学以致用,聚焦财务工作,优化流程、强化预算、增收节支,以优质服务为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第三组学员陈罗庚:认真学习《复旦大学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等报告,获益良多。要明大势,坚持目标导向,主动融入国家与区域发展大局。要清底数,坚持实事求是,精准识别自身优势与短板。要精分类,坚持系统观念,聚焦优势学科与潜力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要重贡献,坚持结果导向,突出核心竞争力提升。要强实践,坚持知行合一,以“实践-认知”循环推动策略优化。
第三组学员孙玲:聚焦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传统知识服务面临的挑战,将着力构建“知识图谱”式学科导航系统,加强智能检索技术应用,开设研究生科研素养课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双一流”建设,开展学科分析服务等工作。
第四组学员孔明望:专家关于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报告高屋建瓴,让我深受触动。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相关工作,一是要加强战略谋划,将国家所需转化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布局重点;二是要加强学科交叉和院院融合,对标老龄化需求和湖北51020产业布局,组建跨院创新团队;三是要推动综合改革,加快单学科向超学科跨越,实现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从0到1的突破。
第四组学员李习平:此次培训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学院治理的认知。学院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沟通协调,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治理能力提升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师生沟通,营造活力氛围;管理者需具备专业能力与使命感,不断优化治理结构,更好地服务师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组学员张晓林:此次学习是一次思想“补钙”和能力“充电”。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跳出固有思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将所见所学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性行动。要对标“强服务、重贡献”理念,运用“乐高思维”构建团队,前瞻布局未来学科。以“数智赋能+人文温度”培养AI不可替代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深耕辨证思维与临床优势。
第四组学员郑军平:要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建-科研-育人”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科研动能。要推动AI赋能科研,开展技能培训,探索引入AI赋能文献梳理、实验方案优化、数据深度挖掘等工作,提升科研效率;要加强高水平创新,以“用”为导向,以前沿技术解决中医药领域问题,加快科研成果产出。
第五组学员杨丽:“乐高思维”对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具有多方面意义。一是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要素重组打破常规,催生新颖解决方案;二是分析解决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操作的小目标,分步骤立行立改;三是统筹整合资源,高效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四是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持续适应变化,灵活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创新和改革破解新问题。
第五组学员柳剑: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作为党务工作者,要坚持党性为基,体悟“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学用为本,带着问题学,对标先进,补足工作短板;要坚持践行为要,在转化实践上,整理可借鉴的经验,提升工作质效;在分享辐射上,通过部门周会交流学习,促进集体共同提升;在持续优化上,形成“学习-实践-改进”闭环。
第五组学员洪辉:专家报告中的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前瞻思维,对我们改进工作大有裨益。要强服务、重贡献,勇于担当使命。结合工作实际,在规范学校采购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学校采购项目的资金节约率;落实数据赋能,加强全流程采购管理平台数据利用,做好精准分析,为招投标工作精细化管理与科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第五组学员杨联:系列高水平报告为学科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党建引领治理、AI赋能教育等提供了可借鉴路径。我将提高站位、深化学习、精准发力,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为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六组学员梁凤霞:要锚定导向与规律,明确发展的底层逻辑,把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导向,遵循学科“单学科-超学科”演进规律,推动交叉融合。要借鉴改革思路,推动学科与教育创新落地,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健康学科体系,优化育人生态。要强化学习转化,培养敏锐洞察力、批判性思维与系统思维,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
第六组学员代勇智:专家报告以宏大视野、系统思维、落实决心启示我们:必须贯彻学校党委“聚焦国家所需、湖北所谋、学校所能、社会所盼、未来所向”要求,发挥中医药优势,强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占领学科交叉“金角银边”,实现中医药做强、医工做新、交叉做活。深刻践行“果树之思”,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第六组学员郭岚:直面“颜宁之问”“王树国之问”,药学院改革须以提问破题:聚焦创新导向,课程能否点燃学生探索未知的勇气?聚焦产业需求,学科布局是否对接国家战略与产业前沿?毕业生能否适应并引领新药研发等领域变革?聚焦评价体系,是否重短期指标轻长效贡献?聚焦立德树人,是否坚守“为谁培养人”首位?我将切实履行职责,带头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改革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