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深化改革凝铸合力 转型领航开启新篇
管理学院进一步深化“学习提能促发展”“正风提效抓落实”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若干举措》,运用“三张清单”工作法,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谋划学院发展。
一是以科研创新为驱动,助力社会服务提质增效。按照“中医药+管理”的模式,结合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开展中医药高校治理、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养结合标准等课题研究;构建“政策研究-试点验证-标准制定”政策咨询服务模式,积极参与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等专项工作,获批省级联合课题2项;纵向科研到账经费到账完成率77.75%。
二是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助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按照“本科教育重基础、硕士教育强特色、博士教育求突破”的分层培育定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开办首届“大参林菁英班”;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老师)-项目(学生)”四级双创育人体系,遴选24名双创导师,打造学科导师团队,推动高水平学科竞赛数量质量双提升。目前,已获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8项,首次斩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教师获学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信息工程学院:推动“人工智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聚焦“岗位能力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目标,以“学举措、谋发展、抓落实、见实效”为主线,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学科布局,为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深化全员大学习。学院以“博士论坛”+“融合论坛”为平台,邀请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课程思政等作辅导报告,拓宽学术视野。分层分类组织召开学习贯彻《若干举措》专题座谈会5场,提出立足“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医学”的学科发展定位,从“基础理论交叉”“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创新”三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探索学科交叉新生态。与中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图书馆开展“数智赋能”双向融合交流活动4场,与药学院就人工智能技术控制中药炮制过程等深化合作,通过组建交叉学科团队、孵化合作项目、诊疗数据共享等方式,推动多学科优势互补与交叉融合。
建立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构建“需求调研-技术匹配-联合攻关-成果转化”闭环机制,推动成立跨学院、跨学科数智创新联盟。整合信息工程、中医药、管理科学等多学科资源,促进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制定、智慧课程体系建设、"荆楚中医大脑"平台开发等领域深度协作。依托中医药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院,探索“项目孵化+成果推广”机制。2025年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8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8项。